主题教育|交流互鉴促高质量发展——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赴我校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调研交流会
发表时间:05/24/2023
作者:冯明洋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为持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积极探索“党建+”育人新模式,2023年5月24日上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清辉,党委副书记、学生党委书记陆丽君带队赴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调研与交流。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党委副书记路葵、学院副教授张勇、环境学教工党支部书记甄广印、生态学教工党支部书记郑泽梅、专职辅导员吴丹、专职组织员张琪、学生党支部书记代表等参与本次调研。交流会由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路葵主持。

此次调研主要围绕学生党建工作展开交流,涵盖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党支部管理、特色党建品牌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对学生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局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共同寻求具体解决方案,以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首先,路葵对参会师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同济大学师生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表示期待通过本次会议,相互学习学生党建工作、课程思政方面的特色和经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三全育人”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调研主要围绕学生党建工作展开交流,涵盖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党支部管理、特色党建品牌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对学生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局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共同寻求具体解决方案,以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首先,路葵对参会师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同济大学师生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表示期待通过本次会议,相互学习学生党建工作、课程思政方面的特色和经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三全育人”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以“绿水青山写赤诚,顶天立地育新人”为主题,从“政治与制度建设双核发力,筑牢学科发展基石;“管、引、育、聚”四轮驱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专业训练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育人亮点品牌;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资源整合,助推社会服务新作为”四个方面汇报了生环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和成果。
华东师大生环学院刘婕老师介绍学院党建工作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陆丽君以“锚定支点,撬动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局;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及成效”四个方面汇报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和思考。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陆丽君老师介绍同济大学学生党建工作
课程思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和 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重要体现,对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调研交流会上,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张勇老师以“环境专业实践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环境问题观察课程为例”,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做法。张勇老师以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环境问题观察》课程为例,介绍了该门课程突出生态环境类课程思政特色,以问题导向促兴趣,亲身实践出真知,将课程专业目标与德育目标结合,注重互联网创新,推动精品课程共享,线上线下谈学术,立德树人融课堂,课堂内外相互结合,校园内外共同发展,注重上海特色、中国道路的生态文明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实现了实践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张勇老师介绍《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尹海龙老师从“通识教育课课程思政案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思政案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指南”三方面介绍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尹海龙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实现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双向促进、同频共振,达到“1+1>2”的效果。以《城市水环境治理》课程为例,课程围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城市重污染水体治理,在创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方法的同时,有机融入课堂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担当和生态文明意识,发挥了专业课程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尹海龙老师介绍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在交流会上,大家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党支部管理、党建工作特色品牌项目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参与调研交流会师生合影
文:冯明洋 图:张琪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